遼河畔史前文明之花
2017-09-18 16:13 | 三博 |
2017年9月15日,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的對外展覽《遼河畔史前文明之花》在三明市博物館三樓臨時展廳展出,這次由兩個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展覽展期一個月,至10月15日。此次展出165件套新石器時代藏品,濃縮了遼河流域中下游地區(qū)新石器時代農耕漁獵生活。
新樂遺址文化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種文化層,時間跨度從距今約7000年-3000年,出土文物有石制品、陶器、骨質裝飾品、煤精等。三明同時期的遺址是明溪南山遺址,對比兩個遺址發(fā)現兩地的文物既有相似也有區(qū)別。新樂遺址出土了炭化谷物——黍子,南山遺址出土了炭化稻谷,南北方雖然谷物種類不同,但都進入了較為穩(wěn)定的農耕時期。新樂遺址出土陶器以深腹罐、素面陶器為主,其中壓印的“之”字紋為特色,陶器底部為平底。南山遺址也出土了陶器,以夾砂陶為主,其中磨光黑陶是顯著特色。新樂遺址出土的石器有敲砸器、刮削器、砍砸器,還有較為精細的石鏃。新樂與三明兩地因為不同的材料、不同的生活習慣產生了有差異的物品,造就了兩種不同的審美及地域文化。
展出的藏品除了生產、勞動工具,還有裝飾品。有打磨光滑的玉質串珠,有經過雕刻的煤精,其中還有一件木雕,是類似權杖的鳥的造型,雙面明顯的雕刻出嘴、頭、身、尾、柄五部分,宛如展翅欲飛的鵬鳥。這件既有可能是原始部落的圖騰和族徽。
![]() ![]() |
(責任編輯:三博)
三博動態(tài)
文博資訊